reconstruction3Icons-10 当自然灾害影响到暴露在其破坏效应范围之内的人们和财产时就成为了灾难。世界上再没有比城镇和乡村更重要的地方了,而诸如不适当的土地使用,设计和建造很差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及逐渐退化的环境等因素则置人类住区于危险之中。近年来,全球经历了大量的灾害,造成人类生命的巨大损失,房屋、财产、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损毁以及整个社区的迁移。 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超过4200万人因战争和迫害而无家可归。尽管多年后许多人仍无家可归,但他们都需要某种形式的住所支持。此外,2011年发生的336次自然灾害影响到2.09亿人,形成了严重的短期和长期的住所需求。尽管受灾人群靠自己的力量满足了大部分需求,但是仍有许多人要依靠政府和外部组织的支援。

联合国人居署在城市区域的重建工作

联合国人居署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协调人类住区领域活动的牵头机构。《人居议程》规定联合国人居署在人类住区的灾害、减灾和危机后重建能力等方面起领导作用。 联合国人居署在紧急状况、人道主义和危机后响应等方面的职责是支持各国政府、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加强他们管理影响人类住区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经验表明,发展收益的潜力在危机过后短期内是最高的,在灾后尽早抓住机会进行部署是联合国人居署的一条基本原则。它能够利用长期发展计划方面的专门技术来支持在恢复与重建方面的早期工作,缩短应急需求的周期。

基本公用事业服务的灾害预防、保护和及早恢复

人居署的一项关键工作范畴是确保基本公用事业服务供应以及运输、水、环境卫生、废弃物管理和卫生系统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灾害预防、保护和及早恢复。其中也包括对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和治理系统的直接支援。为此,联合国人居署实施了可持续重建的理念。结果表明,帮助幸存者重新站起来的最佳方法是让他们在长期发展战略范围内参与规划、管理和重建他们的家园和街区。 另一方面,快速恢复家园和生计更复杂、更难以实现。它要求从一开始就把人道主义救援活动设想为发展的桥梁。国内流离失所人员数月乃至数年生活在长期依赖状况中,其数量和困境表明,应采取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即把短期应急工作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在灾后或战后重建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主张,除其它事项外,要特别关注环境、妇女的土地保有权、土地权和适当住房。 联合国人居署主张,在重建工作中,幸存人员应作为宝贵人才和合作伙伴来对待。联合国人居署为社区和非正规住区的重建提供评估、规划和监督支援。减少灾害风险和降低面对未来危机的脆弱性是所有干预措施的根本。

联合国人居署重建实例

联合国人居署在住所领域的经验和专门技术不仅在全球范围,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各国地方得到了高度认可,如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海地、科索沃、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以下是联合国人居署最近参与人道应对活动的实例: 叙利亚城市 叙利亚战争和此后在城市区域内的人道应对活动将是10多年来最大、最具挑战性的与战争有关的应对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它将是近期历史上最复杂的城市挑战。目前估计其损毁住房远超25万间,这表明在支持恢复家庭的过程中,仅住房一项就需要70亿美元以上。联合国人居署城市应急顾问现在已部署到叙利亚,以便支持人道主义协调员和更广泛的人道应对活动,确保制定出适当的战略和启动综合性的城市应对活动。联合国人居署与地方行政部和区域规划委员会建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正在探索范围广泛、更多的新合作伙伴关系。 菲律宾应对台风“海燕” 在超级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两天后,联合国人居署作为范围较广的驻该国的联合国系统的一部分,派出两个小组到现场,与该国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合作,评估住房损失的程度。联合国人居署与受灾社区合作,在重建更安全住所和住区方面提供关键的支持和专业技术。 海地的城市重建 2010年1月12日海地地震以来,已经过去3年,这次地震造成22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100万人幸存者无家可归。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的救灾和重建框架已经落实到位,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具有发展视角的救灾解决方案。该战略把安全返回受灾社区放在优先位置,而不是延长临时营地的存在时间。另外,联合国人居署从一开始就帮助该国政府提出一项清晰的住房与城市发展政策,来指导重建工作。

Images
图像
reconstruction3
图像
Icons-10
图像
Untitled-1-01
图像
Screen Shot 2014-05-26 at 17.1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