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居署的南苏丹项目显示, 基础设施和参与式规划为解决冲突、 建设和平提供了长期预防举措, 而非短期修补方案。

朱巴,2017年116日 ——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Habitat)提供防洪设施,价值240万美元的供水、环境卫生和生活资料,惠及南苏丹20万国内流离失所者(IDPs)、返乡难民和难民营。

在日本政府资助下,联合国人居署实施项目,提供防洪、供水、环境卫生和生活设施,援助国内流离失所者和返乡难民的生活。该项目为期近两年,截止到2016年12月。项目结束之际,日本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代表、南苏丹土地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副部长、人道主义事务和灾害管理部代理副部长启用上述公共设施。这些设施是社区对话完满成功的成果。

这些设施是国内流离失所者、返乡难民、难民营之间的纽带,是促进社区融合的象征。这些设施已移交给朱巴市和瓦乌市(Wau)郊区的本地社区,包括公共供水系统、厕所、防洪系统、社区公路扩建和升级、一座社区中心、农业工具和设备等,惠及20万国内流离失所者(IDPs)、返乡难民、难民营。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居民建设更有韧性、更加融合的社区,享受稳定的生活来源。

目前,南苏丹四分之一人口面临流离失所、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尤其是国内流离失所者和返乡难民,住在易于遭受洪灾的危险地带。同时,社区里的工作机会越来越稀少。南苏丹全国粮食严重匮乏、经济滑坡、国内流离失所者和返乡难民仍然难以融入所在社区。

多年来,许多家庭遭受反复爆发的洪灾侵袭,原住民和外来移民之前纠纷不断。这一困境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关注。联合国人居署筹集了240万美元资金,在古雷伊(Gureii)和Alel Chok开展项目。这两个地区刚刚经历了城市扩张,且洪灾频发。因此,人居署的项目旨在检验国内流离失所者和返乡难民融入各自社区所需的条件,即住区的便利性和融合的持久性。

项目加强了促进融合的主要措施,包括包容性社区组织、涉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式规划、保护和管理公共财产的培训等,以便使公共服务惠及人人。

2016年12月,在移交仪式的主题讲话中,Roda Kuch Achol女士代表土地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说:“古雷伊居民的兴奋之情表明,这个项目真正被社区所接纳。我们感谢日本政府这次给予援助,希望这是一个开始,朱巴和南苏丹其它地区未来会迎来更多的基础设施发展干预项目。”

日本驻南苏丹大使馆代办Shigeru Hamano在祝词中称,日本致力于与包括联合国人居署在内的国际社会合作,帮助南苏丹政府和人民,使用日本的模型和经验,应对战后的挑战,发展基础设施,满足基本需求,不仅要抗击洪灾,还要带来可持续发展。

“此刻,南苏丹国家建设面临重大挑战,300万流离失所者要回归社区。要如何处理人为灾害、迎接和平的到来,我们的项目提供了线索,即通过和谐管理公共财产,重建社区凝聚力。我衷心希望,南苏丹能成为范例,就像古雷伊为南苏丹正名一样,成为再融合和重建的代言人,” Shigeru Hamano先生强调。

联合国人居署南苏丹项目经理克里斯汀·奥卡福(Christian Okafor)说:“我们很高兴地宣布,这些干预举措效果良好。我们期盼的不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我们想要的解决方案要帮助国内流离失所者、返乡难民和难民营自力更生,减少对政府和其它人道主义援助机构的长期依赖。这是联合国人居署的社区领导参与式举措的主要目标。”

“大家看到,人们都聚到这里来,包括所有的儿童、男人、女人、青年和老人,为的是要证明他们喜欢这个项目,”古雷伊Rombur社区主任Pitya Nathaniel说。